智者老子的智慧养生之道

    时间:2021-12-22 浏览:157

    老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智者辈出的时代。那时,人们开始富有理性和创意地整理自己的思维,创作出像老子的《道德经》那样充满哲理和智慧的经典作品。老子的思想中,有许多关于人生和心理的内容。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是老子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尼采曾说: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可以获得许多关于心理养生的思路。

      ★道法自然:让喜怒哀乐都顺其自然

      ’顺应自然,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老子说:“道法自然”,意思是说:大道是取法于自然的。老子的“道”,包含着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包含着人们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发展变化的规律,还包含着对于心理修养的感悟。

      老子进一步阐释顺应自然的理念,提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圣人”遵循无为的方针,实行无言的教化。既“无为”又“无言”,当然就只能是顺其自然了。老子的上述论点,具有他所处的时代的印痕;而对于心理修养而言,顺应自然的观念无疑具有深刻的哲理。

      顺应自然的理念还可以体现在人的情感世界。人在生活中,应该让自己的喜怒哀乐都顺其自然,让情绪、情感有自然宣泄的渠道。强行压抑自己的痛苦,或者强颜欢笑、曲意逢迎,都不利于心理养生。

      顺应自然的理念还可以渗透到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中。在考虑问题和接人待物中,提倡坦然、自然、和谐的方式,避免古板、执拗和拘泥,是有利于身心的舒展的。

      中医心理养生的“顺时调神”方法,也是建立在顺应自然的理念基础上的。

      ★静为躁君:用宁静的心态来制约浮躁的心态

      老子倡导“至虚极,守静笃”,并且认为,可以用宁静的心态来制约浮躁的心态,提出“静为躁君”,这就像是他开出的一剂心理养生的处方。

      老子指出,世界上那些狂躁的东西都是不能长久的。譬如,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只有那些深沉宁静的事物,生命才能持久。老子提出的“静为躁君”的主张,他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隐喻,对于有浮躁心态的人们,都是极有裨益的忠告。

      ★上善若水:崇尚水所象征的品德修养

      老子崇尚自然界的水所象征的品德修养,他由衷地赞美道:“上善若水”。意思是说,富有修养的人具有水所蕴涵的美德。

      老子指出,水有许多美好的品性。水默默地滋养万物,而又与世无争;水静谧柔和,顺流而下,甘居低位;水应期而动,顺应天时地利,壅之则止,决之则流;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但滴水可以穿石,这就说明柔可以胜刚。

      古代著名医家、金元时期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也指出:“上善若水,下愚如火”,认为善于养生者,心境如水一般清平;不善养生者,则躁动不安。

      世人以“上善若水”作为养生怡情的理念,就有了一份坦然从容的心态。

      ★少私寡欲:减少私利,淡泊欲望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为有修养的人要作到:眼观素洁的颜色,胸怀朴实的意念,减少私利,淡泊欲望。老子特别主张对于声**望的节制,甚至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在当今世界,身处灯红酒绿的喧嚣生活中的人们,如果能够接受老子的忠告,适当地淡泊自己的欲望,对于心理养生无疑是有益的。

      老子也知道,让人们完全摒弃物质享受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认可“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心态。这里,“荣观”是指豪华的楼观台榭,“燕处”则是宁静从容的心态。“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是告诉人们,虽然身处豪华的楼观台榭之中,仍然可以保有一份宁静从容、超然物外的心态。(39健康网社区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