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领导思想

    时间:2022-05-10 浏览:83

    转贴自:泰然网


          《道德经》中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它上承黄帝、姜尚的管理思想,下启《鬼谷子》、《素书》等著作的管理思想,在中国文化史甚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整体管理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老子的领导思想也是其整体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领导原则
    第一、慈俭的原则
        慈的原则,是领导的第一原则。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用现代话说就是:我有三件法宝,我掌握它并保护着它:第一叫做慈爱,第二叫做节俭,第三叫做不敢在天下人的前头。慈爱,用它去作战就能胜利,用它去守卫就能坚固。天要拯就谁,就用慈爱来保护谁。一个领导有了慈爱之心,他才能领导他人,他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偏离方向,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员工、顾客服务,才能真正使一个单位的工作蒸蒸日上。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对人民、员工爱,他的工作的出发点就会偏离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现在有这么多贪管污吏,我想最根本一点是他们心里没有了对人民、员工的慈爱。俭也领导者应遵守的原则,只有节俭才可能宽裕。现在有些单位、企业、地方的一些员工连工资都发不出,但是他们领导的办公楼却金碧辉煌、领导出入的是高级轿车,公款吃喝的是山珍海味,甚至有些领导者为了支持这些排场经常给一些酒家开白条。这些领导者不慈不俭,叫人心寒。当然老子还提出了"不敢为天下先",我们要分别情况对待。
    第二、心的原则
        "心"是指领导者行事处世、作出决策时所体现的意志。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心的原则要求领导人行事处世、作出决策时没有固定意志的,他应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这要求领导者讲求民主,在决策时充分考虑到他所处社会、单位员工、服务对象的意志。而不能处处只为自己着想、处处只为少数人着想。他全部的计划的所有的决策都以"所有人都是赢家"为目标。当然,领导者的决策与计划开始并不需要所有人都认同,但是他的结果应能为百姓谋求福利。 
       
    第三、为的原则
        老子"为"的最高原则是"为无为"。"为无为"首先是为。老子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也就是说一个领导者肩负着人民的重托,要治理一个单位、地方或国家,能什么都不做吗?很显然,他不能,他必须有所作为。老子的哲学中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在为的时候,要根据"道"的原理,也就是规律去办事情。做为一个领导应认识事务及领导的规律、原理,然后根据事务及领导的规律、原理去工作。他关注的事务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他的目的是内政通人和、外春和景明,他领导的航船一帆风顺,就是前有暗碓,他也能凭借对"道"的认识,已做好了一切应变的准备。这就是"为无为"。"为无为"也就是不能不顾规律妄为、甚至胡作非为。"为无为"是一种这样的为:在该不为的时候就不为,在该为的时候就要为,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难得造诣,它体现的是事物自然而然的发展趋势,也是才能方法论中最特殊、最智慧、难度最高的、效益最好的技术。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美国联储会主席格林斯潘就是这样一个领导,他在已连续四届担任美国联储会主席之位,在1987年到1998年中有几次这样的记录:他曾在1994年2月到1995年初不到一年的时间竟7次提高利率;也曾在三年里,他领导的联储会几乎没对利率做过任何改动。但是这个时期却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上升时期之一。
      
    第四、争的原则 
        老子"争"的原则是"不争"。"不争"不是装腔作势,冒充清高的不争。而是天下都莫能与之争的"不能争"。老子"不争"的原则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正是水往低处流,总是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地方,水才能汇成江海。怎样才不争呢?这就要领导者"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用今天话说就是:一个人要善于选择适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心思细密,计划周详;待人真诚友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善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极有能力、才干;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是领导者能保持与事无争的心态,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人之不能做,想人之不能想,且能用自己的一切为他人服务,他人也就不能与之争。也正是因为他保持与事无争的心态,所以也不会招惹怨恨。从一个单位、地区、国家而言,领导者也应认清本单位的优势、弱点,扬长避短,使本单位能"利万物而不争",形成"所有人都是赢家"格局。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老子的"不争"观点可能会给每一个人带来巨大的启示。
    二、领导的四种类型
       《老子》第 十七章有: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在这里老子把领导分为四种类型:
    人民只感到他的存在的领导、人民爱戴赞美的领导、人民畏惧的领导、人民憎恨、蔑视的领导。老子对领导的分类标准是他们对"道"把握的程度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他认为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的。这其实也是领导者"为无为"的必然结果。
        第一种,人民憎恨、蔑视的领导
        这种领导是自私、无能、狂暴的。他们不慈不俭,对下属、治下的人民、服务的对象漠不观心;他们行为、决定只是为他们自己谋取福利,从不考虑下属、治下的人民、服务的对象的意志。人们不仅不能得到利益,而且还受他们的害,人们、下属过着毫无希望的日子。人民、下属憎恨、蔑视他们,甚至驱之而后快。
        第二种,人民畏惧的领导

        这种领导无慈爱之心,为了达到某个目标,他专爱用惩罚的手段对付别人。在他的领导下,下属过得胆战心惊。由于惩罚的局限性,极易引人反感,因此他的作用只能在短期内有效,超过一定程度这种恐怖就会无法继续。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三种,是人民爱戴赞美领导


        这种领导尽心尽职,能按领导的原则办事,按照“道”或规律办事。人民、下属能从他那里获得利益、好处,并生活得舒适快乐。单位的业务在他的领导下也蒸蒸日上,人们有希望、有信心。因此人们爱戴赞美他。
        第四种,是人们只感到他的存在的领导
        这种领导是老子认为领导水平最高的一种,领导者是悠闲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他们本来就是这个样的。这样的领导者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杰出领导。长期已来人们、下属在快乐中过着日子。他们的单位、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壮大,生活中的一切自然而然。人民只要知道他的领导存在就很满足了。这是领导者的最高奖赏,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尧帝在执政五十年后,想知自己的政绩如何?周围的人都不知道。于是他便服来到人民群众中去,他听到小孩子在唱歌"安定民众,无不是你至极的恩泽。我们不需认识和知觉,只是顺着你的法则做就行了"尧帝是中国的不断纪念的圣君,也是伟大领导的代表和象征。
    三、达到领导最高境的个人修养
        对于领导者的个人修养老子提出了"四个不"。"四个不"就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见就不自己去显明自己,只要你做得对,对人有益自然会有人来显明你的好处。不自是就不自以为是、自己去肯定自己。不自伐就是不自己夸奖自己,不自我夸耀才显得有功。 不自矜就是不自高自大,不自以为了不起,这样才能保持长久。所以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这"四个不"字是"不争"领导原则"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是保证管理者、领导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请大家记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