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汉墓“孔子见老子”壁画探析

    时间:2022-05-11 浏览:85

    来源:中国文物报



      2007年10月,在山东省东平县商城工地发现3座石质多室壁画墓,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其中一号墓壁画最为精美,门楣、墓壁绘有宴饮、舞蹈、谒见等场面的人物形象40余个,色彩艳丽,生动传神,出土壁画已移至山东博物馆保存。一号墓中一幅“拜谒图”尤为生动,画面中三位身着黑袍者居右面左,为首一人佩剑躬身,头微扬,双手拢于胸前作行礼状,身着绿色袍服者居左面右,双目微垂,欣然受礼(图一)。很多学者从画面构图和人物动作推断,认为此壁画表现是的历史故事“孔子见老子”的场景。笔者认为或可商榷。

      “孔子见老子”为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在为数不多的已出土汉代彩绘壁画墓中也有发现,表现的是“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段历史故事。《孔子家语》载:“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而达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即吾之师也。今将往矣。’遂至周,问礼于老聃焉。”虽然历史文献对事件的具体时间和经过并无明确记载,但综合考证各种资料,孔子到周都洛邑问礼老子的故事应发生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时年孔子34岁,正致力于授徒讲学,老子54岁,为周朝“守藏室之史”。


      “孔子见老子”典型的画面(图二:山东嘉祥齐山出土“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局部)是:孔子和老子宽衣博带,相对躬身而揖,年长的老子手持曲杖,孔子手捧贽雁为见面礼(《仪礼·士相见礼》载:“士大夫相见以雁”),孔、老两人身后各有弟子跟随,数目不等,有的榜题人名于人物上方。孔、老之间常绘有一小童,面向孔子而立,手持一类似推车的玩具,应为七岁便为孔子师的神童项橐。孔子问礼老子与师项橐本不是同一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这样构图是为了突出表现孔子师无长幼、敏而好学的精神,强化其教育意义。

      在汉画像石中,但凡表现历史故事的画像,均绘有能反映故事情节特点的人物、动作、场景、道具或是榜题,让人容易联想到某一历史事件。如“周公辅成王”中幼小的成王和持曲盖的周公,“二桃杀三士”中持剑的武士和盛放桃子的高柄盘等等。目前已发现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画像砖有二十余处,根据其空间的大小和构图的需要会对画面进行适当的删减,但总会保留一两处有标识性的要素,如榜题、老子的曲杖、孔子的贽鸟、小童项橐等。汉代壁画与汉画像石虽然绘画的载体不同,但内容和形式是一脉相承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相同的历史认知和思想观念,如陕西靖边老坟梁汉墓出土的“孔子见老子”壁画中,居左的老子手拄曲杖,孔、老之间亦绘有持玩具的小童项橐(图三)。

      而东平汉墓中的“拜谒图”并不包含“孔子见老子”的上述标识性要素,不具有可识别性,且黑衣长者身后跟随人员左顾右盼,若为孔子弟子不应如此不恭。另外,该汉墓壁画中均为反映墓主生活的宴饮图、舞蹈图等,并未出现其他历史故事的画面。因此,该幅壁画认定为“孔子见老子”似证据不足,表现的应是墓主人接受谒见或谒见其他贵人的场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