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语》何以为“哲学文本”

    时间:2022-05-08 浏览:64

    欲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批判,但老子认为,人欲中有繁荣与和谐。人欲,不应在朝廷的管制范围之内。改造人性,就是破坏人性。面对人欲,朝廷不必去干预,也不能去干预,要任其自然运行,自然满足,自然平衡。这背后是对人性要有信心,对民众的欲望,要珍惜,要保护。为什么?

    朋友们好,这是掌上国学院杨鹏讲《道德经》,今天讲第三十七章。

    我先念一遍:“道恒无为。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为而欲作,将贞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知足。知足以静,万物将自定。”

    本章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欲望治理的问题。治理天下,君王朝廷能不能把民众的欲望当成治理对象?周朝的治理哲学,要求将民众的欲望纳入管理,通过礼教的管束和道德教化,移风易俗,塑造出民众特定的欲望结构。

    《道德经》本章认为,民众的欲望,不应当成为朝廷政治权力的治理对象,朝廷不能成为道德伦理的控制者,要让民众欲望自然释放、自动安定,要让民众有自主管理欲望的条件。

    本章是版本改动非常大的一章。我们几乎每一句都会讲到版本问题。

    我们先看第一句:“道恒无为。”

    楚简本是:“道恒无为也。”

    帛书甲乙本为:“道恒无名。”

    王弼本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杨鹏校订本,回归到楚简本。一是因为时间上楚简本最早,二是因为“道恒无为”,和后面的句子“侯王若能守之”意思更顺。因为“道恒无为”,所以侯王治理,就是守住道的原则,无为而治。

    “道恒无为”,道总是无为的,这是什么意思?“为”,就是去作为。去作为,就会带来改变。“道恒无为”指道的秩序是恒定的,不会改变。

    宇宙秩序,建立在一些恒定的常数基础上。光速、重力这些常数是恒定不变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不变的。太阳、月亮的运行轨道是恒定的。人间男女的比例也是平衡的。这些宇宙常数,这些自然规律如果随意变动,现有的宇宙秩序和生命系统就崩溃了。所以“道恒无为”是指自然秩序、自然法则是恒定不变的。

    史蒂芬•霍金在著名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3月版)中写道:“这些定律(指宇宙万物运行的定律)也许事先是由上帝所颁布的,但是看来从那以后,上帝就让宇宙按照自身的这些定律去演化,而不再对它进行干涉。”

    这句话有助于我们理解“道恒无为”,宇宙是按照一定的定律去演化的,而这些定律是恒定不变的,这就是“道恒无为”。“道恒无为”是宇宙观,“无为而治”是执政观。“道恒无为”,是因为宇宙万物按一套自然定律在运行。“无为而治”,是说我们要依靠这套自然定律,不去干预。道家黄老学就把这种哲学,转化为法律。认为“无为而治”就是清静守法,大自然有不变的秩序,国家有不变的常法,大自然的秩序是简洁和恒定的,国家的法律也应该是简洁和恒定的。也就是说,治理国家要依靠一套恒定的法律,而不能依靠权力的任性。

    看下一句:“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本句我也是用楚简本。如果侯王们能守住道恒定不变的自然法则,那么万物就自己用心作为。大家注意,我把“万物将自化”这个“化”字解释成“用心作为”,是因为楚简本和帛书甲本中的“化”字,都是写成“为”字下面一个“心”字,意思是用“心”去作为而带来变化的意思。

    清·焦秉贞《耕织图》 

    农民顺应自然法则,春种秋收,完全不需要朝廷去动员和指挥。此即“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句话好理解。例如,农民顺应自然法则,春种秋收,完全不需要朝廷去动员、去指挥,农民会自为自化。朝廷要做的,就是春种秋收时,不要征调民众去服劳役或作战,这会耽误农时,破坏生产,带来饥荒,伤害生命。

    农时只是自然法则的一种,其他自然法则还很多。例如,今天我们说,既然大自然阴阳平衡,朝廷就要守这法则,不要人为强制推行男尊女卑的礼教去压迫女性。

    看下一句:“为而欲作,将贞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知足。”民众自为、自由、自立,就会欲望发作。这种时候,“将贞之以无名之朴”,就是用“无名之朴”去更正、去调整,使之走向正道。这个“无名之朴”指什么呢?“无名”,原指不可定义之道。我们说过“名”,即命名,指进行规范和控制,“无名”,就是不去进行规范和控制。“朴”,指自然。“贞之以无名之朴”,就是以自然而然、不控制的办法去使之归正。也就是说老百姓自由自立了,就会欲望发作,“为而欲作”,这个时候你怎么让老百姓的欲望归向正道和平衡?让老百姓走向正道的办法,就是不去管制他们,给他们一段自然归正的时间。给老百姓足够的自由空间,足够的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动去调整,他们就会走向正道。“贞之以无名之朴”,说白了,就是听之任之,任其释放满足。“夫亦将知足”,这样,他们的欲望满足了,自然就知足了。知足以后,他们就会安定下来,逐渐走上平衡的生活。

    用今天的说法,民众有了自由,会有欲望放纵的时候,朝廷只是旁观,不介入道德管理,只是保证人与人不相互伤害,这样人们会自动平静下来,自我纠正问题。

    某种程度上,老子是要求朝廷管法不管德。德的问题,任其自然平衡。如同大自然,保障春夏秋冬,维持阴阳互动的法则,这是法,但是各种动物、各种生物,他们怎么竞争、怎么互动,那是他们自己的事。管大不管小,管法不管德,管秩序不管伦理。对周王朝特别强调以德礼治国的方针,老子是不认同的。

    “夫亦将知足”这句话,版本上改动很大。我用的是楚简本“夫亦将知足”。帛书甲乙本都是“夫将不辱”,意思是无为而治,就不自取其辱,意思是对的,但文字改动了。王弼本改为“夫亦将无欲”,说让民众无欲无求,这太不自然了,要有多大的力量才能让老百姓“狠斗私字一闪念”,无欲无求呢?这是一种强干预,与老子的思想是相违背的。

    这几句,楚简本时间最早,而且从前后文句看,楚简本意思最清楚,所以,本句杨鹏校本跟从楚简本。

    “为而欲作,将贞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知足”,这句话是说,人的欲望不应当是朝廷管制的对象。人的欲望兴起之后,寻求满足,满足以后,就知足,就会安定。

    人的自然欲望,自有天道自然法则在约束和控制,会自然走向平衡,不需要朝廷介入和管制。如果朝廷介入去管制人的欲望,这是最精微和最深入的管制,是最武断的奴役,是对人性自然表现的破坏,也是在摧毁人的活力和自治的能力。

    看下一句:“知足以静,万物将自定。” 欲望得以满足,人就会知足,知足以后,就会安静,万物将自己安定下来。老子看世界的视角很特别,他认为世界不安定,是因为民众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让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是让人安静、让天下安定的根本办法。

    本章认为,治理天下,就是给人自为的机会,给人自主的空间,让人有自由的条件,让人在自由中去努力、去改善生活,去满足自己的自然欲望。什么是治国?治国就是创造自由的环境,让人可以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是要去改造自然的人性。人类历史上,凡是想改造自然人性的君王,凡是想通过改造人性来管控人性的朝廷,都是造成巨大伤害的朝廷,对人性是巨大的毁坏。

    自有上天之道运行在人中间,人的欲望之中本来就有繁荣与和谐。人欲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批判。老子认为,人欲中有繁荣与和谐。人欲,不在朝廷管制范围之内。改造人性,就是破坏人性。面对人欲,朝廷不必去干预,也不能去干预,要任其自然运行,自然满足,自然平衡。这背后就是对人性要有信心,对民众的欲望,要珍惜、要保护。

    为什么?因为上天之道无处不在,上天之道运行于人之中,人之中就有上天的力量在运行,所以,自有上天之道在约束、管理和引导人性的走向。君王也是凡人,朝廷是凡人的聚合体。凡人是没有权力去改造和塑造自然的人性的。因为自然的人性里有上天之道,上天之道是“独立而不改”的。所以,凡是想去改造人性、塑造人性的人,最终带来的,是对生命、对人性的伤害和破坏。

    好,我们再复习一遍。《道德经》三十七章:“道恒无为。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为而欲作,将贞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知足。知足以静,万物将自定。”

    天下得以安定,前提是人的欲望得以满足。人的欲望得以满足,前提是人能够自立、自为、自由的去作为,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去满足自己的自然欲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