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之谜

    时间:2022-05-09 浏览:69

    考古发掘在后宫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离预定发掘目标还相差很远。而正在这时,却因为发掘经费短缺,工作被迫停止。从初步发掘成果来看,太清宫遗址的地下文物包含量极为丰富,面积相当广大,完全和历史记载相吻合。而目前的发掘,只揭露了遗址的一小部分,根本无法真正了解地下的全部埋藏状况。因为前宫的地下主体建筑还没有找到,从而地层关系、建筑基址的性质等都无法解决。而要想全面了解前、后宫的规模,发掘面积至少要超过5000平方米,因为前宫的殿堂建筑规模肯定要超过后宫。而要想把后宫已经露出地面的回廊发掘到边沿,发掘面积也需要完成6000平方米以上,摆在面前的困难是超乎想像的。

    最主要的困难是地面障碍物密集,遗物埋藏又深,在狭窄的场地上,发掘时土方必需来回搬运,不但费工还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作支持。而目前到位资金只有15万元,杯水车薪而已。但是如果放弃,发掘将会功亏一篑。为了筹措资金,尽快投入发掘,张志清四处奔走,一方面积极努力向各级领导反映情况,争取发掘经费;一方面深入调查,做进一步发掘的准备。由于心急,天气又热,他一时气血攻心,嘴上起了一层水泡,疼痛难忍,其中的心情和劳累自不必赘言。

    由于太清宫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丰富的文物资源,对老子故里的考古研究长期以来便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这次发掘是一次重要契机,县政府曾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发掘事宜,并抽调专人负责和协调发掘工作。经过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协调和商议,最后河南省文物局决定筹款100万元作为发掘经费,其中部分由周口市财政和鹿邑县财政承担,不足部分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解决。

    不久部分资金到位,考古队可以进行企盼中的下一步发掘工作了。而不知为什么,自后宫发掘发现大面积宫殿基址以来,张志清心中一直感到焦躁不安,这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暗自冲动。凭借着多年的发掘经验,他预感到太清宫遗址的发掘可能会出现一次突破,而且会是一次令人意想不到的重大突破。

    这一次张志清把发掘地点设在了隐山遗址,进入了太清宫考古发掘的最重要阶段。该遗址距太清宫(道观)西去300,经过初步钻探而知这一带的地下埋藏相当复杂。遗址原为高出周围56的土山,故称隐山。濑乡沟发源于该遗址的东北部,穿越太清宫镇蜿蜒流向东南,现在当地人仍叫它濑乡沟,只是水源已经枯竭。

    20世纪70年代,在平整土地的浪潮中,隐山被取土、建筑、挖防空洞等活动破坏严重,仅存300×200的低台,而且在上面建有学校、供销社、民居等,几乎没有什么间隙。前面说过人们在这里取土、建房挖地基时曾挖出过大批的文物,这些使张志清颇为挂心,他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支配着他,他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刚过完五一节,户外便出奇地炎热,太阳毫无保留地把热量传送到地面,热得人满身大汗,而这一时期正是发掘工作最有利的时机,因为雨水比较少。一早,张志清和周口地区文物科科长韩维龙一同来到发掘现场勘察,选择发掘地点。他们边察看地形,边商议发掘事宜,但是所到之处几乎都不适宜发掘,因为很多地方都不能布5×5的探方。不得已,他们只好确定选择几处较大的空地,以开挖探沟的方式进行发掘。因为不能统一规划布局,所以发掘地点显得非常零乱。不过令人惊喜的是,每挖一处都能发现重要遗迹,如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窑、窖穴等。遗迹虽然丰富,但是却因为地方狭窄而不能深挖,否则随时都会塌方,因此,使人甚觉遗憾和窝气。

    发掘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使人欲进无路,欲罢不能。一连几天张志清寝食难安,这几乎是考古人的通病,不把那些疑点弄个水落石出,他们就是不甘心。5月中旬,张志清在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后,把目光放在了太清宫镇中学,校园内相对比较宽敞,只是学生太多,发掘时会给学生课外活动带来不便,但是又别无选择。经过和校方交涉,最后达成协议,但是校方要求发掘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经过两天的周密准备,挖掘按计划系统全面地开始了。考古队在校园内布5×5的探方6个,揭开地表层便是战国文化层,向下依次是战国、春秋、西周、商代、龙山等地层,各个时期的地层内涵都十分丰富。但是由于遗址太深,场地狭窄,如果要发掘到底,必须把挖出的土方及时转运到校外。而来回搬运土方,这看似简单的劳动,实际操作起来工作量却要增加一倍。这样发掘了一个阶段,进度非常缓慢,眼看着时间飞速流逝,张志清最后只得把探方改为4个。

    这次发掘,确定了各文化层之间的相互叠压关系,收获甚丰。出人意料的是这次挖到两个同期的殉马坑,令考古队产生极大的兴趣。马坑呈西北方向,内有殉马4匹,两两相向,排列整齐,头向着东南。马头及颈部有铜环和革带残迹,每两马头之间放置一个陶盆,这明显是祭祀后的遗存。接二连三的重要发现实在太突然了,人们兴奋的情绪竟然没有平息的机会。


    上一条:寻找圣迹

    下一条:古墓惊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