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老子故里”系列报道之二

    时间:2022-05-09 浏览:117

    纪念老子诞辰2581周年公祭大典

      “触摸老子故里”系列报道之二:
      
      老子讲学地——明道宫

      
      
    “一片绿波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
      
       这句诗是陈抟老祖(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毫州真源——即今河南鹿邑人。年少时熟读经史及百家之言,好佛学,医理,天文地理,颇有诗名。后举进士不第,悟世事浮华实为虚妄,乃不求仕进,游历名山,求访仙道,长期隐居在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清静修道二十余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和少华山石室,与隐士吕洞宾,李琪等交往甚密。后周世宗思陈抟有奇才远略,乃召陈抟入宫,命他为谏议大夫,他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曾两次召陈抟入宫,待之甚厚,他建议宋太宗“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甚得太宗敬重宏信,赐号“希夷先生”。端拱二年亦即989年卒於莲华峰下张超谷中)对明道宫景色的描写。
      
       明道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与老子诞生地太清宫东西相望,这是老子聚徒讲学、传播天下大道的地方。明道宫是目前海内外最大的弘扬老子思想的宣传基地。明道宫景区内的“升仙台”(即“老君台”),既彰显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笼罩着一层浓郁的神秘色彩。初秋的一天,笔者走近鹿邑明道宫,探访老子故里,感悟老子文化。
      
      
    “悠悠千载明道宫,景区新姿览胜景”。
      
      据大清光绪版《鹿邑县志·古迹·明道宫》记载:“明道宫在东门内升仙台前,唐名紫极宫。”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到了唐朝,随着皇室对老子尊崇有加,即以老君台为中心,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后来,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增建,可惜这一古建筑群多毁于历代的兵火战乱中。
      
      为了弘扬老子文化,向世人展示老子以“道法自然”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博大、厚重及其现实借鉴价值,鹿邑县委、县政府于2005年依唐、宋时的规模恢复重建明道宫。如今的明道宫景区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海内外最大的弘扬老子思想的宣传基地。
      
      明道宫景区以鹿邑县城紫气大道为界分为两部分,紫气大道南为弘道苑,北为明道宫。景区内主要有弘道苑、众妙之门牌坊、迎禧殿、玄元殿、文昌阁、藏经阁、享殿、升仙台等建筑构成。明道宫内,亭台楼阁,皆有曲径回廊相连,绿柳翠柏与奇花异草相互映衬。游览明道宫,的确是一次探幽访道、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八朝皇帝谒圣地,四个帝王赐县名”。
      
      唐朝皇帝把老子奉为先祖之后,或亲来鹿邑祭拜,或派大臣前往,并在老子讲学处修建宫殿,以供皇帝“驻跸”、官员下榻。唐时,明道宫内的建筑群叫紫极宫,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即1014年,宋真宗赵恒亲来鹿邑祭拜老子,就住在紫极宫中的迎禧殿里。当天晚上,他出来散步,思绪万千,感到宋代应该比唐代更为尊崇老子,为此,就改紫极宫为明道宫,并提笔挥毫,写下了“明道宫”三个大字。如今遗存的宋真宗的书法端庄严谨,一派雍容的皇家气派,和鹿邑太清宫宋真宗所立的“先天太后之赞”三御碑的书法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宋真宗把“紫极宫”改为“明道宫”含义深刻。“明”,即是显示、彰显;“道”,即老子所倡导的天下大道;“明道宫”,即是彰显道德、真理的地方。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是“道”,“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宋真宗为这座宫殿取“明道宫”之名,表明了真宗皇帝深得老子思想之真谛。
      
      历史上,曾有8位皇帝来鹿邑祭拜老子,他们分别是汉桓帝刘志、魏文帝曹丕、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武曌、唐玄宗李隆基、梁太祖朱全忠、宋真宗赵恒、宋徽宗赵佶。据史料记载,在8位来鹿邑祭拜老子的皇帝中,只有宋真宗赵恒曾在鹿邑居住过。
      
      在迎禧殿里,东山墙上有一幅《宋真宗朝老图》。图中除宋真宗赵恒本人之外,还有宰相王旦、相王元偓、荣王元俨等文武百官。正墙的东侧是有关“宋真宗与老子故里”的介绍,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宋真宗赵恒“赴鹿朝老”的历史记载。正墙的西侧,是对历代赴鹿朝老的8个帝王之简介。西山墙挂的则是宋代时期鹿邑及明道宫的地形图。该图系从光绪《鹿邑县志》上摘录的。
      
      另外,迎禧殿内既有《史记》对老子生平的记载,也有《资治通鉴》对宋真宗朝老的记载;既有真宗皇帝关于老子故里的圣旨诏令,也有真宗皇帝所作有关老子的诗文;既有宋代高道陈抟老祖的简介,也有今人朝拜老子的祭文。据记载,历史上曾有四个帝王为鹿邑赐名。
      
      
    “风雨沧桑老君台,古柏森森怡身心”。
      
      老君台,又名升仙台,位于景区最北侧,是明道宫建筑群中唯一现存的古建筑,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温家宝、杨尚昆、杨得志、张爱萍等都曾到老君台参观考察过。传说老子就是在此台上羽化升仙的,实际上,这座台子是为纪念老子晚年在这里聚徒讲学而修的。因为古人有筑坛讲学的传统,所以,老君台是老子晚年传播天下大道,宣讲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尊道贵德”、“以百姓心为心”的深邃思想的地方。
      
      《鹿邑县古县志》上这样记载:“台前有明道宫、太清坛,建于唐天宝二年,后毁于兵,元重建,清重修。澄清亭、文昌阁、迎禧殿等鳞次栉比,先后毁于兵火。”从史料记载看,至少在唐朝的天宝年间,在老君台周围,就为纪念老子当年聚徒讲学、传播天下大道的盛举而大兴土木了。据专家考证,按中国秦汉时期建台的旧制,它最初应是同陕西黄陵的武仙台、河北临漳曹操修的铜雀台是一个时期,也就是说应建于两汉时期。

      老君台自下而上共有33级台阶,因为道教认为天有33层,道教上有“33阶上青天”之说,老君台正殿建在33层之上,正中供奉着老子塑像,象征着老子修道悟德达到了最高层。老君台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全台以古式青砖堆砌,周围立垛口女儿墙,是河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高台建筑之一。居高临下,老君台雄伟壮观,整个台体呈25边形,其施工和工艺技术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老君台上大殿有正殿3间,东西偏殿各1间,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新中国成立后,鹿邑人对老君台进行维修时,发现其上面檩子上写有“明万历七年”字样,即1579年,可见在明万历年间曾对老君台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殿前壁东西两侧嵌两方石刻,分别为“道德真源”、“犹龙遗迹”,系明代碑刻,是明朝万历年间修缮时留下的。这两通石刻书法价值很高,可惜年久已磨损,碑刻字迹模糊不清,现上面的字系今人刻上的。
      
      大殿内老子像为汉白玉雕像,殿前分别站立着庄子、列子、文子、庚桑子等4个不同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是老子的得意弟子。台上有桧柏13株,相传是唐柏,是老子的13位弟子转化而成,在这里长年陪伴老子。老君台上,松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恰似人间仙境。
      
      在大殿的南侧有一根铁柱,俗称赶山鞭。这样的铁柱,鹿邑有两根,另一根在太清宫。实际上,太清宫的铁柱与老君台上的铁柱一样,并无上下之分,也并非鹿邑百姓传说的老子赶山之鞭,而是纪念老子之物。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载:“铁柱高八尺,围尺有八寸,旧志谓为唐时旧物。”
      
      
    “日军侵华有见证,老子显灵护县城”。
      
      在老君台上,至今仍保存着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弹痕。1938年农历五月初四,一队日军从鹿邑城东营子寨向西开进。因为当时县城内并无高大建筑,加上老君台上古柏森森,非常引人注目。日军以为是国民政府的抗战工事,就在县城东城墙上架上迫击炮,对老君台集中炮击,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附近的柏树上共中炮弹13发,机枪弹无数,其中两发炮弹穿过大殿山墙,一发卡在梁架上,一发落在了老君像的神龛上,还有一发卡在了殿东柏树的树杈上。梁架和树杈上的炮弹都保存了很久,其中树杈上的一发炮弹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取下来。
      
      值得庆幸的是,13发炮弹全未打响,若有一炮打响,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当时大殿后的炼丹房尚在,房中满满的全是黑色炸药,如果一发打响,可引起炸药爆炸,不但老君台会化为废墟,恐怕就连鹿邑县城也会遭到严重破坏。可在鹿邑县城其他地方,日军的大炮却厉害得很,东南城角城墙上的奎星楼、南城门上的城楼,日军都是一炮解决,打飞于护城河内。可日军打老君台的炮弹却一发未响,这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定数,不得而知。但这一真实的历史故事却流传得很远,成为老君爷神灵不容冒犯和老君爷保佑鹿邑苍生的佐证。如今,梁架和神龛上的两发炮弹已被取了下来,而且神龛已被换成新的。只有大殿东山墙和那颗柏树杈上还留有清晰的弹孔痕迹。
      
      上世纪80年代,一位日本老人来中国后提出到老子故里观光游览。他来到老君台,首先立下一块“和平碑”,然后便虔诚地拜了又拜,并向随行人员讲了当年的一切。原来,他就是当年向老君台发射迫击炮弹的炮手,他说当时共发射了13发炮弹,而那时鹿邑人掌握的是12发炮弹,是不是所说有误??2002年,由于数日阴雨连绵,老君台西南角被雨水泡塌了,省文物局古建筑施工队在此清理地基时,发现了一发日制迫击炮弹,由于没有引爆,不便保管,便交给县武装部引爆了,当时留有录像资料。这发炮弹的发现,正应了那位日本老人所说的13发之数。
      
      
    “投巨资恢复建设,明道宫展露新姿”。
      
      为了弘扬老子文化,开发旅游资源,2005年,鹿邑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民意,立足于弘扬老子文化,建设文化大县、旅游强县,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6000万元,按照唐宋规制,恢复重建明道宫。
      
      修复后的明道宫,从老君台台阶往南神道上,依次是享殿、玄元殿、八卦台、迎禧殿、明道宫正门。神道东侧由北向南依次是东配殿、尚德亭、崇道亭、观复亭、礼醇门,西侧由北向南依次是西配殿、守素亭、抱朴亭、澄清亭、文昌阁、教正门,东西对称,布局严谨。
      
       “一片绿波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如今,明道宫景区内苍松翠柏,鲜花绽放,绿草如茵,古色古香。神道两侧湖水潆绕,景色优美,到处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优雅、和谐的景象。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老子故里人民欢迎各地游客来这片古老而又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圣地,细品老子传统文化,静思养身修德之道。(李兆举 杨东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