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佛道之战,比武侠小说还精彩

    时间:2022-05-14 浏览:277

        在金庸小说里,全真教是一个著名的武林门派,从“中神通”王重阳、“老顽童”周伯通到全真七子,在江湖上都赫赫有名。第三代传人尹志平、李志常、张志敬虽然戏份不如前辈,但也出场不少。和小说不同的是,全真教和元廷的合作十分紧密。丘处机去世后,尹志平接任掌教;尹志平去世后,掌教之任便落到了他的师弟李志常身上。在几代掌教的精心经营下,全真教隐然成了天下第一大门派。

        这位李志常也是个有手段的人,可惜他在晚年做了一个决定,惹出了偌大的一个麻烦。整个过程,简直如同武侠小说一样精彩。

        话说蒙哥即位之后,李志常下令刊行一部经书,在全国推广。这部经书,叫做《老子化胡经》。这一下子,可把整个宗教界都给吓着了。

        这事得从晋代说起。晋惠帝时候,天师道祭酒王浮与和尚帛远辩论,总是赢不了,遂脑洞大开,编了一本经文,叫做《老子化胡经》。内容简单来说,是老子骑青牛过函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然后出关西去,到印度化身释迦牟尼,继续弘扬佛教。

        中国人的宗教观很宽容,道释两家,相处一向很融洽,可唯独这部经文是例外。再淡定的高僧,一提这事就急,一急就吵。这可以理解,事关最核心的教义,释迦牟尼若是老子的化身,岂不是说佛家天然比道家低一头?这是对佛法最彻底的诽谤。

        从晋代开始,为了这本经文,历代道释两家没少红脸。到了元代,李志常决定刊行这部经文,显然是存了打压佛教的心思。这个决定一出,佛教界直接就炸毛了。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少林掌门福裕。他宣称要跟李志常一决胜负—不过和武侠小说里的华山论剑不同,这两位的决斗方式是辩论!而且是在蒙哥大汗御前辩论。

        少林、全真两派掌门大战一场。福裕当面质疑,老子化胡典出何处?为什么中原未靖,他却要跑到天竺去传教?李志常却没有正面回答。蒙哥当时对全真一教独大有些不满,遂判定福裕胜出。《老子化胡经》要销毁,侵占的寺产也要归还。不过李志常没执行,该干吗还干吗。

        于是福裕又邀请了曹洞宗的宗师至温,要求在蒙哥御前进行第二次辩论。可惜李志常已于当年去世,缺席了这次辩论,释家不战而胜。不过这胜利不够理直气壮,全真教虽有损失,但根基未动。

        李志常死去,接任者是丘处机的弟子张志敬。张志敬担任掌教后面临的第一个大挑战,就是第三次来自释门的挑战。决斗依然在蒙哥御前举办。这一次,释门可谓是精锐齐出,除了少林掌门福裕之外,还集结了当时江湖上的诸多宗师,甚至密宗都派了活佛,一共十七人,阵容前所未有的强大。而张志敬也带了教内高手十七人,前来应战。

        双方约定,谁输了,就要皈依对方法门。

        全真这边十七位高手原地站定,蓄势待发。不料释门这里,居然只派出了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喇嘛。这小喇嘛面对全真教的诸位高手,夷然不惧。辩论一开,他便朗声发问道:“老子留下的根本经文,是什么?”全真教回答:“道德经。”他又问:“还有没有别的根本经典?”全真教回答:“就这一本。”

        小喇嘛说:“那么《道德经》里提过老子化胡的事情吗?”答:“没有。”小喇嘛追问:“那你们的凭据在哪里?”答:“我们汉地的典籍里有。”小喇嘛连续追问哪里有提,全真教却答不上来。小喇嘛连连发问,引经据典,论证老子其实死于汉地,所谓“化胡”之说,除了《化胡经》之外没有任何证据能佐证。

        这已经接近现代法庭辩论的方式。小喇嘛一人峙立,奇招迭出,全真教步步退缩,完全处于下风。结果这一场辩论下来,全真教被那小喇嘛一人一嘴,打得大败亏输,十七位参与者被迫削发为僧,皈依佛门,颜面扫地。从此之后,全真教虽然仍旧存在,但风光不再,由盛转衰。

        他们输得不冤。因为那一位小喇嘛,可不是寻常人。他的本名叫洛追坚赞,不过还有另外一个为后世广为人知的名字—八思巴,乃是萨迦五祖、一代帝师、蒙古新文的创制者。《神雕侠侣》里的金轮法王,即以他为原型。

        当年光靠金轮法王的弟子霍都,就能压制整个全真教。张志敬一个三代弟子,单挑金轮法王,结局可想而知。(文/马伯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