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汉德克:我特别喜欢读《老子》,还有《庄子》

    时间:2019-10-12 浏览:162

      奥地利剧作家彼得·汉德克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戏剧圈瞬间沸腾。

    “死忠粉”史航第一时间在微博上晒了签赠本和合影。

        在文坛驰骋半个世纪,汉德克早已大奖压身,如霍普特曼文学奖(1967年)、席勒奖(1972年)、毕希纳文学奖(1973年)、托马斯·曼奖(2008年),以及2009年的卡夫卡奖。

       但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很多人知道汉德克,是因为他在中国的两位“粉头”:孟京辉和史航。

        他的剧本《骂观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对很多中国戏剧创作者影响很大。孟京辉的先锋经典剧目《我爱XXX》,就是致敬汉德克那部惊世骇俗的反传统戏剧《骂观众》。老孟也早就预测过,自己的偶像“应该得个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骂观众》被戏剧人视作经典,3年前来过乌镇戏剧节

    彼得·汉德克:

    我特别喜欢读《老子》,还有《庄子》

    在乌镇戏剧节对话孟京辉

        2016年,第四届乌镇戏剧节的第六天,彼得·汉德克这位当代德语界最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来到乌镇,与孟京辉、史航和现场观众进行了一场“小镇对话”。

       汉德克的《骂观众》对于戏剧人来说,太经典了。放在观众前的动词,居然不是“迎合”或是“满足”,而是骂。当然,汉德克的“骂”,并不是指责和侮辱,而是对观众认知和预期的颠覆。

        2008年2月,孟京辉一个人在美国看了彼得·汉德克的戏剧《骂观众》。他和28个观众坐在台下,从头到尾就在被14个演员骂。他撑到了最后,所有观众都走了,他就不走。最后,导演出来说,你赢了你赢了!

      “我估计演员们该崩溃了,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疯子。但我很想当面问问汉德克先生,如果这样疯的观众多一点,他会不会很高兴?”孟京辉说。

        彼得·汉德克的剧作第一次在中国授权改编,是2009年的《自我控诉》,中文版在北京演出,导演是中国同样先锋的青年导演王翀。

        跟《骂观众》很像,在戏中,演员从开头到结尾无休止地控诉,对观众形成一个语言的暴力场。王翀那时候说过:“虽然对观众是一种挑战,但我相信买票来看我的戏的人,是希望看到它和主流戏剧截然不同的质感。”

    他喜欢老子、庄子还有老舍

       昨晚宣布彼得·汉德克得奖之后,网上就出现了一个“骂前任”的梗,他骂的,是那年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这个梗其实也发生在那年乌镇。当时,现场有观众问:“诺奖”很久没给戏剧家了,请您评价一下诺奖评委的审美倾向和颁给鲍勃·迪伦的做法。

       “什么是诺贝尔文学奖呢?它依然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很遗憾的是,它没有把阅读,文学的阅读看得很重要,放入考虑。我是一个写作者,在写作时最快乐。但现在的诺奖越来越少单纯考虑写作本身,而是更考虑其他。这是一个不好的倾向,但却是世界的趋势。文学其实就是阅读,大家却越来越不重视,这是一个错误的现代性。”

        那年,参加完乌镇戏剧节后,74岁的彼得·汉德克又来到北京,他和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作家邱华栋有一场交流——

    文学不应该用石头直接堆积起来,也不是雕刻出来,所以不是固体的,而更多应该是水,是空气。我特别喜欢读《老子》这本书,还有庄子,所以我对里面关于水的论述是很有感触的。

    汉德克不只喜欢中国的《老子》、庄子,还提到了老舍——

    我觉得老舍非常有趣。而且非常好,就像一个编年史的作家,就像是一个史学家那样精确,他在描写一个个体的编年史,而且在这点上读他的作品真的是很好。我自己也曾经希望过成为这样一个编年史的作家,但是也许因为我个人身上主观的色彩太强了,但是在这点上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害羞的。

    来源:钱江晚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