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夺目的光彩辉映着历史的星空。数千年来李氏人承前启后,前赴后继,整个环球都留下了李氏人的足迹,他们中有叱咤风云,开彊破土的帝王豪杰,也有智贯古今,艺压群芳,文彩飞扬,名重千古的各行各业精英俊贤,更有名不见经传的家族子民用辛勤的汗水为家族的延续默默地耕耘,他们的品格德行,思想言论和朴素行为传承着家族的传统,形成了李氏特有文化现象。因而,李氏文化发展不能超离社会公则和法则,应理性、有序、健康的发展。
一、什么是李氏文化
李氏文化广义上讲在现代已不单单以血缘关系为主体,而是以姓氏传承为纽带,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母体,以李氏人的奋斗精神为滋养,是李氏族群数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族群特质和风貌的氏族文化,是李氏家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李氏文化是指文明史上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发生过的、被今天记忆的一个姓氏族群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变异有所发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是指时间上的历时性、延续性,是指那些过去有的,现在仍然在起作用的东西,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活的东西。李氏文化作为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行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俗。简要的说就是:李氏文化是祖先们所创造的、为李氏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团结奋进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族群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李氏文化狭义上讲是以亲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观念为核心,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极为巨大的亲缘关系,一般表现为宗族关系、亲戚关系,包括血亲、姻亲关系,以及泛化的干亲关系,主要是血亲和姻亲关系。亲缘关系中,又以血亲关系为重,但在当代社会中,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随着人们拓展资源和社会关系需要的增长,姻亲关系在家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在亲缘关系中,血亲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血亲关系所蕴含的伦理亲情,血亲关系的天然性,无疑可以超越时代性和阶层性,超越世俗社会的功利性而长期存在,并在不同时代都顽强地以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方式彰显出来。
二、李氏文化的内容
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应包括:族史、族谱、族铭、族联、字辈、世系、郡望、祠堂、堂号、名号、名胜、匾碑、祖茔、祖地、源流、始祖、血源、血型、俊贤人物、人口分布、家规家法、祭祀行为、族群活动、李氏自然村史以及传统文化的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谚语、传统节日、歇后语、成语等。
三、李氏文化的当代价值
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力量当然是国家,是政府,但在国家和政府的主导力量发挥的同时,社会的力量仍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这个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家族文化功能的实现。显而易见的是,抵御自然灾害,扶贫济困,就业就学,购房置业,往往离不开家族力量的发挥,离不开家族文化的支撑。
每年清明祭祖,数以亿计的有中国血统的人不管身处何方,是何国籍,都不约而同的奔赴祖地,追思崇祖;每年中秋佳节,每年春节,无数华人都想方设法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过节过年。这样的情形令世界对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感叹不已。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血浓于水……由这些带有浓郁家族精神构成的家族观念,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增强宗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抵御困难、创造成就方面,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事实表明,我们社会的很多问题的解决,以家族观念为中心的家族文化起了不可忽视甚至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农村,疾病治疗、外出打工、经济周转,很多时候是通过亲戚关系、家族力量而得到解决。一个家庭中有人病重而自家无足够的经济力量解决问题时,往往是通过“亲友”的帮助去解决,其间,首先也是最为关键的是“亲”,其次才是“友”。同样,在遭遇巨大的天灾人祸的时候,在争取政府帮助的同时,人们往往也是寻求宗亲的帮助。
不仅如此,李氏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作用,还体现在李氏华侨华人对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支持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大大促进了现代化建设的力量。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海外华侨华人不仅为家乡亲戚提供经济帮助,解决当时的种种困难。同时,他们回国大力投资,帮助家乡发展经济,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之所以海外华侨华人这样做,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家族观念以及其家族观念中蕴含的中华文化价值认同感。“念祖爱乡”是华侨华人的重要价值理念,也是其中华文化认同的表现。怀念祖先,热爱家乡,是全球华侨华人的文化自觉,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表现。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国际潮人联谊会、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世界中山同乡恳亲会、国际李氏文化论坛和世界李氏恳亲大会等组织的发展及其活动的开展,表面上是乡情的展现,而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本质上都是亲情的彰显。道理很简单,乡情是亲情的放大,亲情自然蕴含着乡情。在文化中国意义上,中华一家,遐迩一体,本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样一种观念,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胞物与”(天下的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万物都是我的亲密伙伴)思想的具体表现。
四、李氏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无可讳言,家族观念、家族文化在现代化社会中并非尽善尽美,甚至它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需要经过现代化的洗礼而更新重铸。但是,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今天中国的家族观念、家族文化,在本质上是良性的、能够成为现代新型文化补充的、成为特定群体心理安顿和精神支持的民间文化。它的主要作用是文化传承和亲情延续,是对民族传统文化合理成分的创造性发展以及对当代文化构建的有益启迪。
一是把握时代前进方向,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保持李氏文化的优良品质。李氏文化的重点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加速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推进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浪潮在举国上下掀起的时候,农村以家庭、家族为本位的宗族问题就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法制建设、科技文化普及、经济发展等需要向现代化转型的方方面面。而农村以家庭、家族为本位的宗族文化作为千百年来传统的载体必然与这些现代化目标之间发生复杂的关联。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宗族文化发展的正面引导,注入新的活力,将对新农村建设工程产生重要影响。
要消除宗族文化的负面影响,加强外在控制,毕竟是治标的方法,最根本的还是要促进宗族文化自身的创新,以适应乡村社会发展的要求。宗族文化的产生发展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宗族文化中的许多内容早已落后于时代的要求,有的甚至成为乡村现代化的障碍。因此新时期的宗族文化首先面临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问题。为此,不但要按照社会道德规范来重订族规宗约,而且也必须吸纳适应现代社会的理性化的价值观念,同时还要按照国家法律的要求规范宗族成员的行为,从而实现宗族文化的创新。
二是要发挥李氏文化在当前的积极作用。
第一能客观上促进农民的互相帮助。自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之后,家成为农村主要经济活动的独立主体。但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农村,农民是很难独立地低成本完成全部的生产经营。加上目前农业的社会服务体系还有很大的欠缺,以货币化来换取相应的生产服务,既难以如愿,也不会有收入上增长。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人情关系处理,选择亲戚间的相互帮助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宗亲也成为一种有效的资源。
笫二担负传统的养老功能。在二元社会结构的条件下,整个社保体系还远远未覆盖到农村,家庭养老乃是当前农村社会的主要形式,这样宗族文化在此就起到弘扬传统责任意识的作用,它对农村的和谐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对农村非法权力进行制衡。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一方面对农村的社会控制日益削弱,另一方面各种权力对农村的利益肆意侵害。在这种外部环境中,宗族的血亲势力无疑具有一定的制衡作用。
第四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宗族文化能体现凝聚人心的作用和表现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是在重大的文化、宗教活动及公共的事业上能齐心协力、义无反顾,有很强的战斗力。
三是强化李氏文化的自我管理、约束和引导,把握理性,学会扬弃,螎入主流。
第一要以有崇高品德的族贤为族长,吸纳有一定知识、品行的俊英和离退职的公职人员为成员,自我组成有活力的家族公益领导群体,以服务家族,和谐族群,扶危济困,弃恶扬善,匡扶正义,传承文明,共富共荣,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爱国爱家为目的,崇祖爱国,回报社会。
第二要把宗祠、家谱注入时代基因。任何违背时代发展的文化,都会被时代所淘汰。应提倡旧祠堂新文化和旧家谱新文化。如有些地方的宗祠原有意义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多成了村民的集聚休闲、文化娱乐、集合议事的场所。村中的一些重大活动,如婚嫁喜事、庆典仪式等,也放到宗祠里来进行,使祠堂更加人性化。同样有些家谱增加了如村史村事、族系大事记、女性入谱和新的家规家训等新的文化时代因子。
总之,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如何利用宗族文化的有利方面,因势利导,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民众对宗族这一血缘组织形式的认同,其最基本的理由就是宗族文化所具有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对自身历史感、归属感的深刻需求的文化品性。这也是我们加强李氏文化研究所思考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举办各种活动的切入点,只有我们找准了这个切入点,李氏文化才能顺利的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才能在保持宗族文化的本体性需求的同时,将其功能目标尽可能充分地纳入与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相适应的轨道中,新的文化建设必然会做出更好的成效。
(作者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执行主任、《世界李氏族谱全书》总编纂 李正)
上一条:没有了!
主办单位:中国老子网
地址:中国 周口 鹿邑县老子文化园区 电话:0394-728223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