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更持久的力量

    时间:2022-05-10 浏览:365

    来源: 甘肃日报

     

      编者按 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于担当、务实苦干、攻坚克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甘肃行政学院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征集了一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文章,以期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为共同推动甘肃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

      文化自信:更持久的力量

      人类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无数的民族如浪花般随着波峰激荡匆匆滑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随着波峰流转而始终闪耀着绮丽光芒的浪花,这就是伟大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历史上历尽劫难却绵延不绝,饱经磨难而刚健有为的伟大民族,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持续5000余年历史而不曾坠落的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民族。

      人们禁不住会问,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哪里?这就是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化所提供的不竭动力。我们的先辈从蒙昧进入文明时代就开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讨思考隐含在天地万物之中的“道”。老子及其《道德经》揭示了隐含在天地万物中的“道”;孔子及其《论语》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老子、孔子等思想造就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为我们今天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华文化又是开放性包容性极强的文化。中华文化在几千年发展的漫长进程中,不断吸收各种文化的优秀成分,丰富自己的内涵。在古代中国文化吸收了外来的佛教文化,形成了以儒、道、释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了不同宗教和谐相处的人类文化的奇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学习借鉴市场经济理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使其能够不断学习吸收人类各种文化的优秀成分,使古老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由农耕经济主导的农业文明向工业经济主导的工业文明的转型。一方面,对中国百年之久追赶西方现代化的期盼给予了极大鼓舞,因为我们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另一方面,当我们展望未来城市化的图景,却感到阵痛和担忧。因为近代以来西方社会通过工业文明走向振兴,也产生了难以克服的负面效应。医治当代人类文明危机的解药在哪里?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我们今天走生态文明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再一次强调了文化在国家发展、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与作用。历史将会证明,中华文化的许多观念,必将成为人类的共识,进而发展成为21世纪人类的普遍理念。中华文化将越来越发挥其应有的重要历史作用。

      (作者 王璠 系甘肃行政学院应急管理中心教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