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科院柯可研究员

    时间:2022-05-13 浏览:80

    广东社科院柯可研究员说:老子思想在东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通过道教的传播,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影响深远,甚至远及欧美。老子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最根本的还是体现在它与东方文化的最大宝库之一--中国文化的关系上,这点可从老子与中国文化的互为影响上看出。就老子所受的中国文化影响而论,主要是比他所处的时代更为久远的古代文化的集大成体系--总道术文化。晚于老子,精研老子,对老子十分仰慕的老庄学派的掌门人庄周,在认真研究了道法儒墨兵名阴阳各派学说后认为,天下学问本出于一家,这就是"无所不在"的道术。他在《天下》篇中指出,古之所谓道术者,是完备的学问,足以"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因而是"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的圣人所要研修推行的真学问。所谓"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正说明了道术的博大精深和统一性。在庄周看来,只有象老子这样的智者,才配称"古之博大真人",只有他
    的恒道学说,才是最接近古代完备统一的真道术的。老子毕竟给我们留下了与儒家正统思想分道扬镳,保留了母系社会的人类善良本真,发展了古代易经总道术柔韧精神的道家哲学,其对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是无人可及的。大致说来,它包括了政治文化、国民性、道教文化、哲学文化等几个重要方面。在政治文化方面,老子虽然没有孔子那样执政鲁国的政坛经历,但他的恒道治国观通过有识之士的进言献策,始终象一条坚韧雪亮的银线,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地牵制着统治者的头脑,影响着历代王朝的兴衰命运,为中国政治文化积累了可贵的经验。特别是在让全世界惊讶赞叹的汉唐盛世,老子治国观确功不可没。当暴秦灭亡,汉朝初建之时,文景两帝正是采用了黄老之道,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很快恢复国力的。直到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四处扩边,滥用国力后,汉朝才由盛转衰。到了唐朝,统治者尊李姓老子为皇祖,由唐高宗的"太上玄元皇帝",直至唐玄宗的"我烈祖玄元皇帝",代代加封,同时设立"崇玄学",
    研析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尊道、用儒、容佛,令黄老之道继续大行其世,国势才又强盛起来,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太宗曾在《贞观政要》中,如此叙述了他的深切体会道:"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在塑造国民性方面,老子思想贯注给国民的主要是顺应自然,修德悟道,和平稳静,谦虚谨慎,柔韧无为,谦让不争,宽厚兼容的精神。在坚韧不拔,谦让平和,沉静深思,豁达包容,天人和谐等方面,受益于老子学说的也很多。那以老子思想为主导的道家人生观,在多数中国人的国民性塑造的主导作用,确实是很明显的。那就是甘食美俗,乐业安居,看淡名利,柔顺无争,合则留,不合则去,自由任性,自然和谐的人生态度和乐天性格。
    在道教文化方面,汉代立教以来,老子神秘博大的"道",成为道教解释一切(即"合道"与否),衡量一切(即"得道"与否)的最高依据和价值标准。
    作为中国土产的最大宗教,道教文化神秘而博大,深刻的影响了国民精神生活。民族之魂鲁迅曾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全集》第11卷353页)点明了老子源于易经所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作为中华文化根柢的道教和中国国民性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哲学文化方面,老子是中国最早说明道物体用关系的哲学家。他阐析的以退为进,以弱胜强,见微知著,幽眇恒远,丰富精深的辩证法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其恒道玄德观和治国观对儒家、法家、佛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以及所形成的儒形道魂,道法结合,儒道释合流互融的哲学神学现象,国人已有多部专著详述。如儒家始祖孔子有关"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八佾》)的说法,所受老子关于"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影响;如法家韩非学道后关于有道之君要善于明察、立法、行法,"君有道,则臣尽死力而奸不生;无道,则臣上塞主明而下成私"(《韩非子·难一》)的阐述,儒家荀子关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天道观(《荀子·天论》),所受老子恒道无为思想的影响;如汉初黄老之学
    道法合流,成为"君人南面之术"的成功实践,董仲舒关于"事无大小,物无难易,反之天道无成者"(《董仲舒·天道无二》)的天道观,周敦颐、二程、朱熹等理学哲学观的"太极"、"无极"、"道器"、"有无"、"理气"、"无欲"、"主静"等范畴,所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以及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关于"天下之法"与"一家之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法愈疏而乱愈不作"而后者恰相反的进步政治思想(《原法》),所受老子关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思想的影响,等等。实际上,中国文化在数千年流变中,经历了由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造成总道术的第一次分裂后,已经从汉代黄老之道的第一次整合,魏晋玄学的第二次整合,唐代儒释道兼容的第三次整合,宋明理学的第四次整合,逐渐发展成为清代以来儒释道三教合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更高层次上复归并升华总道术的中华学术体系。
    对于老子的恒道观,与之同时或较晚的列子,关尹子,文子等,都作过意义相近的表述。约与老子同时的关尹子,对道的说法是:"唯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玄,曰道","一道能作万物,终无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道本至无,以事而归道者,得之一息。"强调了道的无穷无尽,无所不能和统一。相传为战国时期人的列御寇,即列子的说法是:"无所由而长生者,道也。"它无用而生,化生万物,"自生自化,自行自色,自消自息"。而据传曾受业于老子,所言最接近老子原意的文子的转述是:"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寂然不动,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而生有无之总名也。""夫道者德之元,天之根,福之门。万物待之而生,待之而成",其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宇宙观上是完全与老子相合的。
    老子的新世界观,主要体现在如何检视当今文化方面。从老子所属的东方文化角度看,这主要指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及其今天发展到了极致的代表--美国文化。如果说,美国文化因其包容性、现代性和高度繁荣,而代表了全球化的主流文化高峰,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和热情的话,那么,研究一下老子如何看美国,正是探究老子思想时代意义的最佳途径。
    以老子思想为主流传统和独特视角的中华文化,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一种碰撞和相互审视而已。这首先需要拉开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大背景。
    尼采曾称赞老子思想是"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如果说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关于"哲学的任务是治疗"的学说可以成立,那老子学说就是治疗世界霸权狂热病的良药。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其《哲学演讲录》中,称赞老子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以其为首的道家则"是以思辨性作为它的特性"。
    如果说,中国人因为在前一个半世纪所受的灾难,已经觉悟并不得不忍痛抛弃了以往僵化陈腐的儒家传统文化糟粕的话,那么,在中外关系正走向正常化,国与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间交往也日益增多的国际大环境里,在中国人所踏足和熟悉的友邦越来越多,而他们也瞄准了日益富裕的中国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需求,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扫除了最后障碍,使其敞开了自己的富有魅力的包括旅游市场、教育市场和文化市场在内的大市场的时候,如能以道家老子具有超越精神和东方文化魅力的恒道哲学,作为建设人类新文明的玄光,则中国幸甚,人类幸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