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老子庙的重要标志古桧今尚存在太清宫

    时间:2022-05-09 浏览:81

    证明老子庙的重要标志古桧今尚存在太清宫



    许多史料记载,老子出生地太清宫中有八桧,相传为老子所植。“桧”亦称桧柏、刺柏,有些史书亦记作“槐”,是一种常绿乔木,寿命长达数百年,亦有说是千年长生之树。但仔细翻阅有关史料,就会发现老子庙中起初并非确有老子所植的8棵桧树,所谓的“八桧”与九井一样,均是道教人士为神化老子、制造祥瑞而不断附会而来的。《太平寰宇记》卷十二在“真源县”条下引桓裴之《述征记》云:“老子宫前有双松,左阶之松久枯。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忽从根上生一枝,耸干一丈三尺,枝叶青翠。唐武德二年更生一丛,直上五尺,横枝两层,枝叶相覆,异于常树。”(注:光绪《鹿邑县志》“桓裴之”作“裴松之”,“双松”作“松柏双株”,“左阶之松”作“左阶之柏”。然裴松之是南朝刘宋时期人,不会知道隋唐时期的情况,故《太平寰宇记》所言应较为准确)松、柏两个树种非常相似,都是常绿乔木。因此,二者经常被人混淆——古今都是如此。唐杜光庭《道教灵验记》云亳州真源县太清宫“两宫二观古桧千余树”,唐玄宗李隆基《过老君庙》言“独伤千年后,空余松柏林”(《全唐诗》卷三),北宋范仲淹《过太清宫》云“丑石危松丰绿萝”。唐玄宗把“古桧千余树”当做“松柏林”,范仲淹当做“危松”,也都是混淆了两个树种。故《述征记》所说的两个“枯松”,其实就是两棵桧树。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又云:太清宫“武德三年,枯桧再生”;《新唐书·五行志》载:“武德四年,亳州老子祠枯树复生枝叶”,与桓裴之所言的枯松“唐武德二年更生一丛”可能就是同一个事件,只是在具体时间上有所误记而已。由此可以推测,老子庙始建时,庙前可能只有两棵桧树,相传为老子所植,其中左边的桧树于五代时期枯死,隋炀帝大业十三年从根上重新发出一枝,唐武德年间从根上又生出一丛,这样就变成了三棵桧树。因此,唐末杜光庭中眼中的亳州太清宫就有“三桧”(《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二“降生”云:“真源旧里累降祥瑞……或神龙跃九井之中,或文字显三桧之上,代代昭验”;《道教灵验记》云:“亳州真源县太清宫,圣祖老君降生之宅也,历殷周至唐,而九井三桧宛然常在”),即炼丹桧、鹿迹桧(升天桧)、再生桧。

    进入北宋,太清宫前的瑞桧逐渐由3棵增加到8棵,另外5棵究竟是原来的桧树新发的,还是后人新植的,史书未载。估计可能二者兼而有之。史料记载,宋真宗到太清宫朝拜老子时,仍沿袭唐代称为“三桧”(《宋真宗御制老子赞》云“序凝贞兮三桧,德昭迈兮万春”),并把太清宫前殿屋檐后的一棵桧树命名为“御爱桧”,于是,石曼卿、林迥等一批北宋文人投其所好,先后为这棵树赋诗题咏,“八桧”便应运而生。北宋刘斧撰《青锁高仪前集》对此略有记载。该文曰:“亳州太清宫方营前殿,匠氏深意老桧南枝碍屋檐,白官吏,欲斤斧去之。一夕大雷雨,明视,巨枝已转而北矣……真宗幸宫,见而叹异久之,后爱其茂盛,甚于他槐,乃名为‘御爱’。留题者甚众,惟石曼卿为绝唱。今又得福唐林迥诗焉,真佳句也”。石曼卿之后,北宋大文豪范仲淹、欧阳修均载太清宫有八桧。范仲淹《太清宫九咏序》云:“谯有老子庙,唐为太清宫,地灵物奇……若灵溪,若涡河,九龙井,左纽、再生、升天桧,皆附于图籍……余友曼卿……览灵仙之区,异其八物,益以宫题,而成九咏”。欧阳修《太清宫东阙题名》云“裴回两阙之下,周视八桧之异,窥九井禹步之奇”。太清宫八桧各有自己的名称。光绪《鹿邑县志》引《颜志》云:太清宫八桧“八株相对,每二株共一名:曰丹桧,曰纽桧,曰御桧,曰升天桧”,丹桧可能就是唐时的炼丹桧,纽桧可能就是唐时的再生桧(“纽桧”也是桧树的一个品种,光绪《鹿邑县志》曰太清宫前的8棵桧树其实都是纽桧),御桧可能就是宋真宗命名的御爱桧,升天桧就是唐时的鹿迹桧。

    北宋靖康之乱之后,由于受自然和兵灾的多重影响,太清宫“八桧”和前后两宫“古桧千余树”开始遭损。《金续修太清宫记碑》曰:“宫中旧有八桧,今惟手植存焉……至靖康之乱……灵踪圣迹,为狂贼纵火一爇而烬”,说明金代太清宫中,传说中的老子所植的桧树已经毁于战火,仅存的桧树均是后人种植的。幸存下来的桧树究竟有多少棵,碑文未加细说,但由于隋唐时期的桧树仅有3棵,因此,其余即使都是人工所植的最多也不过5棵。金代重修太清宫时,距老子生活的年代至少1600多年,距东汉始建老子庙也已1000多年。按桧树的寿命推算,即使这些桧树都是千年长生植物,即使这些桧树没有被狂贼焚烧,老子所植或东汉建老子庙所植的桧树到金代也已经超过自己的最长生存年限,完全枯死也在情理之中。元代以后,佛、道之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元世祖公开焚毁道教伪经,龙井、桧柏、流星等瑞物已无皇帝信以为真,道教人士也不再以此制造祥瑞,因此,八桧与龙井一样,并未刻意得到完整恢复。

    进入元末,由于韩林儿起义拆鹿邑太清宫之材东运亳州建宫阙,金代太清宫幸存的古桧彻底遭到毁坏。清初《古今图书集成》云:太清宫“又列桧八株,传为老子手植,皆不存。今太极殿前老柏扶疏,亦二三百年物也”。《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清康熙年间(雍正年间又重撰),其时老子所植的桧树当然已不可能复存。该书所称的太极殿重修于“大清康熙戌午岁”,即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与韩林儿拆太清宫之材的时间相差323年。这个时间与太极殿前的老柏一样,也可以约称为“二三百年”。因此,清初太极殿前的老柏很有可能就是韩林儿拆太清宫时所伐古桧重新发出的新树,也是金代幸存桧树的后代。明太祖朱元璋《题老君废庙》所云“惟有庭前树,多年茂作林”可能就是指古桧重发“多年”后的景象。目前,这些桧依然屹立于今鹿邑太清宫太极殿前,共有3棵,其中两棵为纽桧,一棵左旋,一棵右旋,与唐宋时期太清宫前桧树的品种基本一致,从而进一步印证了今鹿邑太清宫的确是由汉魏时期的老子庙演变而来。

    (钟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