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篇《桓谭》

    时间:2021-12-09 浏览:229

     桓谭(约前23-56),字君山,汉相(今太清宫镇东北)人。桓谭好音乐,善鼓琴,博学多通。17岁时,以父任为郎,王莽称帝时为掌乐大夫,东汉光武帝即位后征为待诏。
        桓谭是两汉之际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正确解决了古代哲学中的形神关系问题。西汉末年,谶纬泛滥。王莽篡位,曾利用谶语,伪造符命;光武帝刘秀也用它作为夺取政权和巩固统治的工具,中元元年颁布“图谶”于天下。桓谭坚决反对谶纬。他屡次向光武帝上书,极力指斥谶是“奇怪虚诞之事”,非“仁义正道”,只能“欺惑贪邪,诖误人主”,对政治十分有害。桓谭总结王莽、楚灵王等“好卜筮,信时日,而笃于事鬼神”,以至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与是否信神祭鬼无关。他明确肯定精神不能脱离形体而存在,为唯物主义地解决形神关系指明了方向。桓谭还指出灾异是一种自然现象,把人的生死看成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对那时广为存在的有神论的有力批判,对后来从王充到范缜的神灭论理论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中元元年(56),光武帝建灵台,欲以谶决之,桓谭极言“谶之非经”。因触犯光武,贬为六安郡丞,郁郁不乐,死于赴任途中。
        桓谭是技艺精湛的音乐家。桓谭之父在汉成帝朝任太乐令,在其父影响下,桓谭白幼即好音律,善鼓琴。他于17岁入朝,初为典刻漏、奉车郎中,不久即被任为乐府令,管理宫廷乐队。建国元年(9),桓谭被新上台的王莽任为典乐大夫,后又升任讲乐祭酒(位居上卿),执掌宫廷音乐10余年,从而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宫廷音乐家。桓谭不仅熟谙宫廷雅乐,而且更爱演奏河南民乐。刘秀即位后,丞相宋弘举荐他为议郎、给事中。刘秀生长于河南,所以特别爱听河南民乐,每当群臣宴集,即命桓谭当众演奏。而这种民乐却被儒家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乱世之音、淫靡之乐,所以宋弘对在宫廷中演奏这种乐曲极为不满,在他的坚决反对下,刘秀只好令桓谭停止演奏,并罢了他的给事中。
        桓谭的音乐理论著作有《乐元起》2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