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名宦《陈頵》

    时间:2021-12-09 浏览:162

     陈頵(268—337),字延思,晋陈国苦县(今太清宫镇一带)人,年少好学,博涉群书,悟有识弱冠知名,尤精于理义。他的父亲陈欣,立宅起门时,一向志向远大的陈頵说:“您应该使宅门通得过马车。”他的父亲“笑而从之”。陈頵被乡里举为孝廉,出仕为郡督邮,政绩第一,太守提拔他做了主簿,接着他又被征召为州官,果然乘马车还家,家族以他为荣。
        永宁元年(301),西晋陷入“八王之乱”的大混乱中,陈頵当时写信给王导说:“中原之所以沦陷,政权之所以土崩瓦解,是因为我们用人不当。取用人才时,只看声望,不重实效;以浮华为高,互相请托,标新立异。说话好听的得到重用,真正有才能、不善言辞的人被弃置一旁。勤于政事的人被看做俗人,没有人关心能否尽职尽责,以至于国家陷入混乱,政权摇摇欲坠。”所以,陈頵建议改革弊端,“明赏信罚”,只有如此,才有希望实现中兴大业。是年,赵王伦篡位时,三王起兵,制定“己亥格”,以论功行赏,其后论功大小,都依“己亥格”而定,约有十年。陈頵以为不应该以之为常用制度,请自今以后废止“己亥格”。他认为起义以来,按照“己亥格”论功行赏,过于泛滥,使皇家官制受到严重干扰。
        永嘉五年(311),洛阳倾覆,按照王导的建议,司马睿从流亡过江的人中选拔了一批掾属,人数达一百多人,这就是著名的“百六掾”。“百六掾”中有多少人具备政治才能显得可疑,他们绝大部分出身高级士族,直到此时,仍保留着在中原时的旧风气,习惯逃避事务,只求得自己安逸。时任录事参军的陈頵对司马睿说:“洛阳还太平的时候,朝臣们都认为尽心尽责是平庸,傲慢放纵是优雅,受这种风气的流行感染,国家才至于败亡。现在您的幕僚仍然如此,只怕会重蹈覆辙。希望从今以后,接受任职却又称病不负责任的,全部免官。”
        东晋太兴(318—321)中,陈頵上疏,认为自战乱以来,“贡举不试”,应该遵循原来的制度,搜求隐士,并以经籍考试;在军事将领的选拔上,应该“言问核试”,尽其所能,按个人的才能授予官职;要打破门第作风,不拘一格取人才,像汉武帝时的金日磾,战国时秦国的由余,都在各自的时代里建立了功业。做到去华丽取质朴,那么就会“天地清平,人神感应”。
        陈頵晚年经陶侃荐举,出任梁州刺史。任内体察民情,怜贫恤苦,甚有威惠,深受百姓拥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