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国福/文通讯员赵奔宇/图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年代最早的军事要塞,也是道家鼻祖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因而被誉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春秋末期,老子在函谷关著下《道德经》,被视为我国哲学园林中的瑰宝,开创了我国独有并影响世界的道家文化,奠定了道教文化的基础。因老子入关著经而生的成语“紫气东来”更为函谷关添上了祥和的色彩。近日,记者在这座千年雄关前,聆听专家、学者讲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这座千年雄关的不解之谜。
太初宫前话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来到函谷关前,仰望着矗立在广场上的先哲圣贤巨像,记者禁不住朗诵起老子的《道德经》。函谷关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它不仅是一处军事要塞的关隘,同时也是道教的发祥地。那部彪炳千秋、享誉海内外的《道德经》就诞生在这里,因此,函谷关也有道家之源和东方哲学摇篮的美称,并被誉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
记者随函谷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赞芳等人走进函谷关雄伟高大的关楼,其南侧高岭上的不远处,有一间坐北朝南的古建筑,名叫“太初宫”。“太初宫是为了纪念老子著述《道德经》。”王赞芳说,“所谓太初,在道教中是指天地最初形成的元气或最初形成的状态。”记者一行走进太初宫,迎面是一尊鹤发童颜、正在提笔著述的老子塑像。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百姓常称他为老聃,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生于约公元前571年,今河南鹿邑县人。他曾做过周朝守藏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图书馆馆长。
“老子的一生主要是围绕三个地方展开的,即出生地今河南鹿邑县、写经地灵宝函谷关、讲经地周至楼观台。”王赞芳说,“太初宫始建于西周,历经唐元明清各代翻修,殿门口有两通碑记为证,现存建筑是元代的风格。殿内供奉三尊像,中间为老子著经坐像,左为书童徐甲,右为关令尹喜。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史,西渡归隐,途经函谷关,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直到今天,《道德经》所阐明的哲理仍在启迪和教化着后人。”
据介绍,太初宫原称太初观,后唐玄宗御赐为天宝观,到了宋崇宁四年改为太初圣宫。殿门口的两通碑记刻写了老子进关、玄宗改元以及重修太初宫的历史。
关令留圣贤于函谷关
记者随王赞芳由太初宫往南,百余米处有一高台,高台上建有一挑角的两层楼阁,名曰“瞻紫楼”,成语“紫气东来”便出自这里。王赞芳说:“它和太初宫一样,都与老子著经的故事密切相关。”接着,王赞芳引经据典讲起了东周时函谷关关令尹喜留圣贤著《道德经》的故事。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修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相传,东周时函谷关关令尹喜善观天象,精通易经。一天,尹喜登上高台,发现东方有一团紫气由远及近地飘来。尹喜欣悦,俗话说祥云至,必有贵人来。于是,尹喜命令下属清扫关楼内外,准备迎接贵客,他也沐浴更衣静静等候。傍晚,果然有位老者骑着青牛,涉过涧河,缓缓而来。老者走至近旁,尹喜眼睛一亮,这不是自己曾经在洛阳和孔子一起问理求教过的老师、周朝的守藏史、史学大家李耳吗?于是,他急忙上前施礼迎接,并安排了食宿。
师生二人难得一见,打开话匣子更是无话不谈。原来,老子看到周室衰败,朝政废弛,自己的进言也得不到重视,失意之下,便决定经函谷关到西域讲学和隐居。尹喜一听这话,便安慰和挽留老子不妨多歇息几天。老子作客期间,尹喜对他照顾周到,老子心中十分过意不去,再三提出要过关西去。尹喜劝慰老师:“您老人家西去讲学和隐居都不是多急的事情,您不妨在此读书和著述,把您的主张和想法留给后人。再说,您老都这么大年纪了,此去隐居,学生这辈子怕再也见不到您老了。这里山清水秀,远离市井,您也可以在这里隐居呀。”
“老子听尹喜要他留下来写书,不免心动。”函谷关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李冰柯动情地讲解,“老子心想自己满腹经纶,虽常讲学,但无讲稿,若是在此把讲稿写出来,百年后留与后人岂不更好。何况学生一再挽留诚邀,一番盛情也不好推却,于是就答应留下来著书立说。”
翌日,构思文章的老子眺望四处,心胸豁然开朗,回到住室,开篇便文思泉涌,挥笔著就八十一章的奇文,这就是后来被奉为道教经典的《道德经》。
“《道德经》博大精深,文约义丰。分《道经》、《德经》上下篇,涉及宗教、哲学、政治、文化、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共计5000多字。”李冰柯说,“千百年来,它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宗教、政治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文化名著,其发行量和影响仅次于《圣经》,位居第二,由此可见其无穷的智慧和魅力。”
据李冰柯介绍,门额上的“道家之源”这四个大字,是由我国原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玉溪道人)题写的,权威地界定了函谷关在中国道教中的地位。门两旁有副对联,上联是“三百代太初之光生一生二生万物”,下联为“五千言道德真经法天法地法自然”,意为自然界始于太初,《道德经》源于自然。
千古道源万世德宗
王赞芳介绍,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曾说函谷关是“千古道源,万世德宗”。“《道德经》诞生于函谷关,这是函谷关的骄傲。”卢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小龙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函谷关为灿烂的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
老子为什么会在这里写出如此博大精深的著作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程丽分析说:“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子厌倦了战争和喧嚣,希望找一块安静的地方去思考去著述。当时的秦国强大,国内安定,而函谷关是秦之门户。老子到这里后,自认为到达了秦地,同时看到函谷关一带山河壮丽、环境幽雅。鸡犬之声相闻,百姓和谐劳作,这使他感到了莫大的欣喜和慰藉。他认为这一方水土正是他苦苦寻找的理想之地。再加上崇拜者、同样也是思想家的尹喜执意挽留,老子就在函谷关停留下来著书立说。”
“老子写下《道德经》后,开创了我国独有的一脉道家文化,奠定了我国道教文化基础。之后,他离开函谷关而去。后世关于老子最终去处有三种说法。其一,老子写完《道德经》后,尹喜随老子一起西至楼观(陕西周至),讲经传道;其二,老子飞升成仙,与尹喜约定千日后在四川青羊肆相见,后在那里度化尹喜成仙;其三,老子与尹喜西行至甘肃一带潜心修道,后仙逝于甘肃临洮。”程丽说。
程丽说:“知道《道德经》的人不在少数,但了解《道德经》的人就为数不多了。《道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为系统的哲学著作,它集中反映了一个‘道’的概念,体现了一种‘无为’、‘不争’的思想,通篇73次提到‘道’,旨在教化人们凡事遵从规律,顺应规律,不能强作强为。现在好多从商从政的人都研究过《道德经》,而且从中领悟了不少经营管理之道。今天我们在函谷关接触了《道德经》,认识了《道德经》,希望老子的一些思想能在将来对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有所帮助。《道德经》中有‘知足常乐’、‘慎终如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善若水’等名言警句,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德经》曾为科举考试科目
之后,记者一行来到灵符遗址。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在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陈王诖府参军田同秀上奏唐玄宗说:他梦见太上老君在丹凤楼上会见了他,说著经的地方留有一个桃符,谁能得到它,谁就能得天下。
唐玄宗十分信奉道教,非常尊崇老子,便命人去挖掘,果然在函谷关尹喜故宅处掘出一块桃木简符,上面刻着一个“桑”字,众臣拆字解释说:“该字由四个十、一个八组成,意为老子可以保佑唐玄宗稳坐四十八年江山。”唐玄宗听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的宝物,遂将当时的“开元”年号改为“天宝”,把桃林县改为灵宝县,史称“玄宗改元”。
“从此,唐玄宗就把道教定为国教,号召群臣百姓研读并亲自注释《道德经》,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王赞芳说,“唐玄宗如此信奉道教,是因为他和老子同姓李。”
唐玄宗喜得灵符后,特意携贵妃杨玉环来函谷关朝拜老子,并即兴赋诗一首——《老子故宅》:“仙居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流沙丹灶没,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馀松柏林。”此诗表达了玄宗皇帝对老子的无比敬仰之情。
上一条:老子与孔子留下的千古智慧揭秘
下一条:老子有这么多神奇异象你知道吗?
主办单位:中国老子网,研究老子文化综合性网站
地址:中国 周口 鹿邑县老子文化园区紫气大道东段1686号 电话:0394—728223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