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屋窗外听念书——陈抟的传说

    时间:2022-05-11 浏览:113

    王协泰

          陈抟长到四岁还不会说话,使父母十分发愁,担心他如果是个哑巴咋办?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幸喜他在涡河堤上遇见一位穿青衣裳的老奶奶,哄劝他吃过奶水以后,就会说话了,比以前更心灵。陈抟一家四口人,哥哥陈搏比他大八岁,因家贫买不起耕牛,他父亲就去央求赖财主,让陈搏给他家放牛,不要工钱,得到应允,只图用赖家的牛犁耙他家那二亩半老坟地。后来,陈搏在春夏草旺季节给赖家放牛,小陈抟就跟着哥哥去河堤上、河滩里玩耍。

          太清集上这家赖财主,传说是殷朝中期“赖国侯王的后代”(赖国就在太清集一带)赖财主信奉道教,敬老君爷。心眼善良,虽富仁义,常常救助贫穷人家。他为了使穷人家的幼童都能上学认几个字,就在他的大宅院后边盖三间土墙草房作塾室(学屋),办起了义学,他当学东,聘请一个饱学的老师来教书。老师的束脩(学费)、吃住穿戴他全包了。穷人家的孩子来上学不要束脩,可是学生的书籍、笔墨、纸砚必须自备。尽管这样优惠,有一部分贫困户的孩子也上不起。陈抟天天跟着哥哥去玩,看到学屋里跟他大小差不多的小伙伴,基本上都入学念书啦,他很眼热。心里多想上学呀!他给爹闹着也要入学念书。他爹说:“咱家穷,连书与文具都买不起。再说你才六岁,年龄太小,等过了年你七岁,咱再去上不晚。”陈抟做梦都在学屋里念书,心里很高兴,醒来却是个梦,他心里多泄劲啊!心想:宁可不玩,情愿爬到学屋窗户外边不进屋听,没书,我也能学会。

          于是,哥哥天天牵着牛到河坡里牧,他就趴到学屋窗外边听屋里的学生大腔念书。唐朝末年,小学生念得启蒙书很少,只有一本幼童初上学念的《千字文》。学生在屋里大腔念:“天地玄黄”,他在窗外就学一句。一会儿全屋都大腔念书,好像一坑蛤蟆,听不清字语。陈抟人虽小,聪明过人,点子多。他就趁学生念会,到老师面前背书时,和老师往下教他俗说“号书”时学。这一本《千字文》是押韵的书,四字一句,一共全本250句,字字不同样。一本念会完,要到老师那,从头到尾,背的一句不掉、一字不错,才算“包本”。有不少学生背不完全,不是掉句,就是错字。别看陈抟没书念光凭在窗外听,却比学屋里的学生背得还熟、记得还准。他能从开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直背到最后的一句“焉哉乎也”。能够达到上下衔接、一句不掉、一字不错。他心里非常高兴!

          在学屋里的老师看到有一个五、六岁的顽童,天天趴在学屋窗户外边听,很专心。一不大声喧哗,也不给学屋里的学生招手说话,又不进学屋里捣乱学规,没啥错,很守规矩。心想:就让他听吧!很不在意。

    每天放了上午学,老师要到赖财主家去吃午饭,吃过饭就上学屋里休息,等学生来上学,其他没事。教书先生嘛,这个时候他不念文章就念诗。陈抟跟住哥哥下午也到学屋外边听。老师朗读文章时,摇头晃脑拖住长腔,很好玩,念诗时有顿有挫,朗朗上口,看样子很投入,非常有兴趣。这个陈抟聪明过人,不管是老师念的文章或者是诗,他听过就能记住,就会背,一句不掉、一字不错。几个月下来,陈抟竟然听会了不少短文章及数十首唐诗。

          有一天,老师吃过午饭后,照常先回学屋休息。他看到当时五国互相打仗战乱不止,百姓苦难,民不聊生,忧国忧民的心思油然而生,想用诗歌的体裁表达出来。于是往砚池中添水磨墨,然后摊纸。提笔沉思作诗道:“涡河波声咽,西望长安月,……”接着苦思冥想,再也续不出下两句啦。看样子很着急,心思越急越乱,文思已断,很发愁。陈抟看到老师一会儿挠头,一会儿站起来走几步,心情烦乱。他真替老师着急。心里想接茬续上下两句,就给小伙伴接唱儿歌那样。可是他不敢接,又怕老师急出病来。就长长胆高腔接续道:“狼烟将四起,遍地征人血!”

          老师在学屋里听到有个童音接续他的诗,又符合他的心思,很是惊奇。急忙走出学屋一看,四处无人,只有那个天天来窗外听书的儿童,就和蔼可亲地问道:“你这幼童多大啦?”陈抟答:“六岁啦!”又问:“你姓啥?啥名字?家住哪庄?”陈抟答:“我姓陈,名叫陈抟,家住西边小陈庄。”先生又问:“刚才接续我下两句诗的是你吗?”陈抟这时心里很害怕,怯怯生生地说:“老师,我接住玩哩,不是我逞能,我……我……”没说完扭头就跑。喊道:“俺哥!我在这里,老师撵我……”吓得发出哭腔。老师不慌不忙的跟着他。只见一个十二、三岁手拿鞭子的牧牛少年跑来问:“小抟,你看到啥啦?哥来啦,给你仗胆!”兄弟碰面,他哥抱起陈抟叫着:“小抟别害怕,啥事给哥说!”陈抟带着哭腔说:“我在学屋外边听老师写啥诗,写两句下边想不起来了,我看老师急的那个样子,顺嘴接两句,老师生气撵我!”说着,陈抟趴在哥怀里不敢看老师。陈博这才注意小抟后边跟着一个五十多岁穿长袍的老师。他放下陈抟对老师说:“老师,你别生气,俺小弟才六岁不懂事,他也不懂啥是诗,接着玩哩,您包涵!”老师笑着说:“你是陈博吧!你天天放牛,咱天天见面。我不是生气,是发现你弟弟是个奇才!”于是老师就把他作诗,写两句后,再也续不上下两句了很着急,就是你弟弟替我接续上哩说了一遍。又说:“你想想,他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又没有上过一天学,不识字,能作诗,不是奇才是啥?”陈博说:“老师,小抟是个玩童,他觉乎住你作诗跟小伙伴唱儿歌一样,很好玩才接哩!他哪是啥奇才,老师您包涵他吧!”老师说:“陈博,你别误会,我真不是生气。你弟弟很心灵,长大会有出息哩!我想给恁哥俩一路,到恁家见见恁爹娘!”陈博说:“只要老师不生气,想见见俺爹娘,请老师咱一路去吧!”

          于是陈博牵住牛,扯住小陈抟与老师一路回家,不大一会就到家啦,陈博进大门就喊:“俺娘、俺娘!老师有事要见你!”陈母随即走出堂屋门,迎接老师说:“老师,您来见村妇有事吗?”老师说:“陈哥在家吗?”陈母说:“他爹赶集还没有回来哩,老师有啥事尽管说,可是小孩惹你生气啦?”老师说:“不是,不是!我发现小陈抟是个奇才,他很心灵,我出于爱人才之心,想给恁夫妇说说让他上学。心灵的人不上学,耽误了太可惜啦。”陈母说:“小抟就热上学,跟他爹闹几回要去上。就是俺家穷,义学不要束脩,但也买不起书和笔墨纸砚。”正在说话,陈父回来了。看到老师到家里来了,不知啥事,上前说:“老师来啦?”老师说:“正好陈哥回来啦,我正跟陈嫂商量叫陈抟去上学的事哩!”陈母说:“老师说小抟心灵,不上学耽误了很可惜!”于是老师把陈抟天天在学屋外边听念书和替他接续两句诗的事儿说一遍。陈父说:“小抟给我闹几回啦,他做梦都在学屋里念书。可惜俺家贫,义学不要束脩也买不起书和笔墨纸砚。”老师说:“我情愿收这个学生,书籍文具我给他买,没桌子让他跟我一个桌子念书。”陈父感动地说:“谢谢老师对小抟的重看和夸奖!只要老师看他是念书的材料,愿意收这个徒弟,是老陈我求之不得的事。以后老师您要多操心、多费劲。你给俺穷人办一个仁义事、大好事,叫村夫以后咋报答您呢?”老师说:“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才是教书人的心愿,教心灵的人才是我一辈子的荣幸,兄嫂不用客套!”陈父、陈母又说了不少感谢的话,还安排小陈抟珍惜这个上学的好机会,要听老师的教训,当事的念书,才不辜负老师爱才、怜才的一片善心、好意,记住老师大仁大义的恩德……等等。

          陈父说:“老师,今天叫他娘给他缝个蓝书包,明天太清不逢集,我一定送他到学屋里,在孔圣人像下磕头拜师。”老师说:“学生该到齐了,我得赶快回学屋!”于是一家四口送老师到大门外,陈父拱手说:“老师明天见!”(作者系河南省鹿邑县退休教师)(转载)


    TOP